光,从东方来,
照见器物纹样中的千年低语;
舟,自数字启航,
在算法的潮汐中驶向文明彼岸。
我们以数字为梭,以文明为纬,
在时空交错处,织就一场跨越山河的对话。
From the East comes the light,
Unveiling the millennial whispers in the patterns of artifacts;
With digits as its sails, the vessel sets forth,
Sailing toward the shore of civilization amid the tides of algorithms.
We take numbers as the shuttle and civilization as the weft,
Weaving a dialogue that transcends mountains and rivers
Where time and space intertwine.
秉持“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教育理念,积极推动数字艺术创新与国家文化传承,近日,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空间叙事与媒介融合实验室深度参与创制的央视纪录片《微乎大观》引发广泛关注,为在天津举办的上合组织峰会献上一份厚重而创新的文化礼赞。

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天津,这座融合近代工业文明与现代开放气息的城市,正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峰会的举办不仅是国家间政治、经济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生动实践。在此背景下,央视推出纪录片《微乎大观》,以文化的柔软力量,为上合峰会铺设一道温润而深远的人文底色。

图片源自《新闻联播》

《微乎大观》以“文明互鉴”为核心,深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八个上合组织成员国,通过文物与历史的脉络,探寻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印记。纪录片自8月18日开播以来,连续七天在CCTV-9播出,引发广泛社会反响。观众盛赞其“以微物见大观”的叙事深度,学者评价其为“数字时代的文明教科书”,众多文化机构更称其“以视觉美学重铸历史温度”。

纪录片《微乎大观》

纪录片《微乎大观》

纪录片《微乎大观》

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空间叙事与媒介融合实验室承担了纪录片中绝大部分AIGC镜头和AI文物复原的创制工作。在实验室负责人许琦老师与 AI艺术指导赵宏伟老师的带领下,AI艺术总监陆天泽、AI统筹执行韩序以及其他团队成员投身数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完成了一场数字艺术与文明对话的深度实验。

纪录片《微乎大观》
团队对八国文物与历史脉络进行了系统调研,从彭吉肯特壁画的舞姿韵律,到唐代铜镜的瑞兽纹样,从青花瓷的波斯笔迹,到郑和船队的航海图景,每一帧AI生成的画面,皆历经数十次算法调试、风格化推敲与美学重构。许琦老师强调:“AI不是替代,而是思维和意识的延伸;不是复制,而是艺术语言的转译。”团队以参数为笔、数据为墨,在数字维度中重建文明的视觉基因。

纪录片《微乎大观》
制作过程中,专业与技术挑战层出不穷,对不同国家历史的深度调研,对文物细节的精准复刻,是前期必不可少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如何让AIGC的画面和纪录片实拍画面之间,转场过渡丝滑,色调统一和谐。

纪录片《微乎大观》
在方案研讨会上,许琦老师带领大家,不断对脚本和画面设定进行细致的拆解和推敲,数十次方案的调整,是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对文明如何在当代美学语境下全新演绎的深度思考。在画面生成过程中,如何让AI理解“胡旋舞”的动势?如何让铜镜纹样在光影中“复活”?如何使青花瓷的釉色在屏幕上流淌出历史的温度?则在技术层面,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团队成员夜以继日,跨领域协作,最终实现了文明符号的“数字化再生”。

许琦老师表示:“AI艺术是文明基因的当代转译。它让那些被尘埃遮蔽的文化珍珠,重新闪烁在数字星河中。”AI艺术指导赵宏伟老师认为:“技术的本质是拓展人的感知。AI让我们得以用新的语言与千年文明对话,这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终极人文关怀。” AI艺术总监陆天泽分享道:“我们不是在‘生成’画面,而是在‘重建’记忆。AI是一种媒介,更是一种使命——让文明可触、可感、可延续。”

纪录片《微乎大观》

纪录片《微乎大观》

《微乎大观》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仪式。它让我们重新看见: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共享同一片历史星空。而AI技术,正是这片星空中一叶最新的“扁舟”,载着文明的星火,驶向华夏民族无远弗届的未来。

纪录片《微乎大观》

纪录片《微乎大观》
我们以《微乎大观》向世界展现东方美学的数字新生,让文明互鉴的温度,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深沉的底色。让我们共聚天津,见证文明与未来的又一次深情相拥。

纪录片《微乎大观》

纪录片《微乎大观》

此次《微乎大观》纪录片项目是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赋能社会”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深入贯彻落实“文化自信”理念的生动体现。学院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表达,近年来在AI艺术、沉浸式媒体等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教科研成果,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锐意进取,已构建起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全新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数字艺术创新人才。空间叙事与媒介融合实验室作为学院最新设立的实验平台,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积极推动AI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深度对接。本次参与央视重点文化项目,不仅展现了学院师生的专业水准,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更为天津美术学院在国家文化战略中贡献了独特的艺术力量。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艺术研究,培育更多创新人才,为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文明现代化传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